黄埔和增城又因为地铁炸锅了。
近日,广州交通十四五公布,一时间有人“欢呼”有人“哀嚎”。
规划中提到,22号延长线、南沙15号线、知识城37号线都来了,但,呼声最高的23号线却“下线”了。
这对于求地铁若渴的黄埔和增城来说,可谓是当头一棒,直接打回现实。
要知道,对于23号线,沿线的置业者可谓是盼星星盼月亮,只可惜,直到今天也终究还是盼了个“寂寞”。
23号线,终究是“错付”了
关于23号线,广东人有一个说法用来形容这条地铁线再贴合不过——“真系一匹布咁长”。我们简单了解下:
诞生:2013年,6号线首期不堪人流重负,二期建设时预留了6节B型车长度的站台,以留日后拆解(把某一段从原有线路中剔除,并划给新线路)。
旧版23号线:2014年-2015年,6号线二期预留拆解,并分别往东西延伸形成新的线路——23号线。即6号线(浔峰岗-植物园-广州中学)+23号线(京溪南方医院-植物园-香雪-官湖)。
新版23号线:2018年,6号线拆解段划分到了20号线,旧版23号线落幕。同年,广州远期规划地铁23号线传出修改策略:将提前至2019年动工,2023年建成。
地铁23号线规划图 图源:网络
如今多年过去,23号线虽然没能走入现实,但也始终反复在规划列表里出现,此次在十四五规划中的突然“下线”,一度让许多翘首以盼的人炸开了锅。
笔者在相关网站上还发现了几位广州市民的建言:
不可否认的是,对于黄埔区和增城区而言,23号线确实是急不可待的路线。
一方面,23号线可以覆盖火村、永和、长岭居、永宁等巨型地铁黑洞。
这几个片区都聚集了大量工厂和楼盘,人口流量越来越大,且大多为“刚需族”,没有地铁就形成了一定的出行障碍。
另一方面,缺少地铁导致车辆激增,通勤期间无论是高速公路或是普通道路交通都一片混乱,上个班也能走出“难于上青天”的感觉。
同时,对于此次23号线没能进入规划,最痛的无异于其沿线的置业者。
毕竟,当初就有不少人是冲着23号线这个“大饼”而来,只可惜“规划都是中介给的”,几年等待到头来还是一场空。
什么时候对23号线“动手”?
那么,23号线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“走到头”?
照目前来看,将23号线纳入十四五规划已经无望,只能寄希望于明年的四期规划中了。
我们来捋一捋。
根据2018年印发实施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》规定,原则上本期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%以上的,才能够开展下一期的建设规划报批工作。
而2017年3月国家批复了广州市第三期建设规划的规划实施期为2017-2023年。
也就是说,23号线需要等到2022年底前后才能够满足第四期的申报条件,动工建设也至少是2023年之后的事情了。
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。”地铁规划的最终敲定,还需经过层层审批,全程至少需要6-8年,23号线注定是一场“持久战”。
理性看待地铁盘
地铁的规划和调整,总会有人哭,也有人笑。这些年来,23号线有太多的“烟雾弹”放出,甚至于很多人都已经看淡了。
对此,笔者只想说,理性看待吧!还是要提醒广大购房者,购买地铁盘,不要盲目。
首先不可否认的是,地铁的存在或者开通,一定会对沿线楼盘产生影响,这种影响不仅仅指房价,还体现在时间周期上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另外一种现象,即使是靠着一个还未落实的规划,很多楼盘也能狠狠的把自己吹上天。
但这种情况多数都是个无期限的大坑,也许冷不丁哪天一纸规划下来,地铁就开到别人家的门口去了。
笔者认为,地铁在规划确定和建设过程中,才是地铁盘最有底气的时候。有了前景和盼头,房子的价值属性自然就有的说。
不过,到地铁真正建成时,这种推动力可能就已经被消耗了,并且这种推动也会随着时间作用不再那么明显。
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失去了价值,只能说,在多数情况下,地铁开通时已经不是其价值说法最大的时候,对于很多二手房而言,想要保值,同样离不开地铁。
同时,地铁也不是一套房子的最核心卖点,不同阶段、不同区域和不同楼盘,也会有不同的价值体现。
因此,对于那些想要靠地铁“翻身”的朋友,还是省省心努力打工吧!